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54|回复: 0

闯关东

[复制链接]

47

主题

0

回帖

14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43
发表于 2023-8-10 11:08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提起山东,那是满眼艳羡:孔孟之乡、礼仪之邦;除了孔孟,还有数不胜数文化名人:庄子、荀子、孙武、王羲之、李清照、辛弃疾、张择端、张养浩、刘勰.....文化上有高峰,地理上也有高山—五岳之首、一览众山小的泰山;除了山,还有海:青岛、烟台、威海、日照,海洋资源丰富;饮食上也不落下,有中国八大菜系的鲁菜,山东大枣、青岛啤酒耳熟能详。老舍的一篇《济南的冬天》,一部《还珠格格》到大明湖找紫薇,让山东充满不可名状的魅力。上一次到山东时,我特别到章丘的李清照纪念馆转转,在婉约词里感受柔性的力量。这次来山东,我又到章丘,但这次去的是建在朱家裕古村落中的“闯关东文化展览馆”,在人口迁移中感受生命力量的韧性。闯关东的“关”指的是山海关,“关东”是指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三省,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,故称关东。闯关东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,从清初到民国年间,特别是民国时期,“闯关东”浪潮居高不下。1927、1928、1929连续三年超过百万。他们或是从章丘跋山涉水走陆路到关东,或是从青岛、威海等走海路飘洋过海到关东。现在东三省有一些地名“山东村”、“章丘屯”、“莱阳庄”等,就是移民的最初聚集地。  看着文化馆一幅幅闯关东的历史图片,不由想起广东汕头和江门的侨批馆。山东人远走关外谋生,广东人是远走海外谋生。无论是关外还是海外,在那个年代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活选择,都为了解决生存问题。从文化的角度看,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。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,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,愿意过“老婆孩子热炕头”的平静生活。假如不是因为生活所迫,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,抛家弃子到陌生的地方去闯荡。当我们走在朱家裕的晨风中,嗅着花草清香,俯瞰着闯关东文化展览馆灰色的外墙,轻飘飘地说从文化融合的层面上看,闯关东实质也是带动了文化的交流,把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相互交融,在辽阔的关东大地上得以并存时,我们对那一代代前人所承受的无奈和苦难并不能感同身受。就如在侨批馆里透过一份份银证,背后是日夜操劳的辛酸,是对家人思念至深的心酸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